黄花败酱,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壮,斜生,有多条绳状根。根出叶丛生,有长柄,叶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尖,基部下延。茎生叶对生,叶片通常羽状全裂,顶裂片较大,被针形。复伞房花序顶生,花黄色。瘦果,椭圆形,具三棱,不开裂。花果期7—9月
1.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黄花败酱口服液、黄花败酱冲剂、白花败酱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.白花败酱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无明显抑毒效果, 但其提取物则有明显的抑毒效果.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类白喉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;对溶血性链球菌、白喉杆菌、肺炎球菌、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无作用.
2.镇静作用 黄花败酱有镇静作用, 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.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, 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, 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.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挥发油给小鼠灌胃, 均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, 前者镇静作用同黄花败酱, 后者的镇静作用则弱于黄花败酱挥发油.在挥发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, 蒸去挥发油的药渣醇浸膏和总皂甙都无镇静作用.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.
3.保肝利胆作用 败酱有抗肝炎病毒、使肝细胞炎症消退和毛细胆管疏通作用.有促进肝细胞再生, 防止肝细胞变性, 改善肝功能作用.
4.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: 异叶败酱与糙叶败酱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抗癌作用.异叶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, 对腹水型 S180 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.
现代研究发现败酱草对葡萄球菌、链球菌有抑制作用,并有抗病毒作用,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,防止肝细胞变性。
败酱草总黄酮对U14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,可能与抑制该酶活性有一定关系,可用于官颈癌、肺癌等的治疗
败酱草用于中药熬煮时有浓烈的脚臭味。现代医学实践证明,败酱草可治疗神经衰弱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、输卵管不畅所致不孕、前列腺炎、精液不液化、皮肤瘙痒症。
人们特别爱吃败酱的嫩叶,不论是用蒜蓉炒还是加入小肠汤中,味道都极好。春夏时节,将采摘来的嫩叶洗净入锅汆烫,挤干水份,用刀切碎,拍两颗蒜,加足量的油,下锅爆炒,一道蒜蓉败酱草就做成了。或者不切碎直接加入小肠汤中,汤中虽多了一丝苦味,但风味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由于败酱嫩叶是有时令的,闽东人也常采摘败酱嫩叶,汆烫后晒干。等到想吃的时候,用冷水浸泡几小时,再入锅用开水煮软,后面的做法和鲜败酱嫩叶的做法一致。最神奇的是,败酱草干的风味丝毫不逊色于鲜败酱草。
古代本草绘谱中所谓多为黄花败酱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败酱,南人采嫩者,暴蒸做菜食,味微苦而又有陈酱气,故又名苦菜”。



